湘丰茶业:一片“绿茶”,香飘全世界

发布者:红网时刻记者 陆继华     发布时间:2021-05-31     浏览次数:3500

6b36a41a-6a48-4185-9ce9-e4883507bf46.jpg

农旅结合,采茶体验。


d9a7a17d-427e-4d19-b321-36bcd6080869.jpg

位于绿茶小镇——金井镇的湘丰集团。


6d87ddf7-9aee-4644-90d1-c99416960eaf.jpg

绿茶人工手工采摘。


6de1c1cd-a65f-46af-8ce3-73c0c6962123.jpg

手工制茶。

红网时刻记者 陆继华 长沙报道

初夏,走进长沙县金井镇的山岗田野,一片片碧绿的茶园直扑眼帘,茶园里随处可见的是忙碌的茶农。这个特色农业小镇因茶叶而出名,被称之为“绿茶小镇”。

此间有一家茶叶企业——湘丰茶业集团有限公司(简称“湘丰茶业”),经过近30年的发展,从一家负债累累、濒临破产的集体所有制茶厂,成长为拥有核心技术发明专利18项、实用新型专利44项、省级科技成果2项,年产值7亿余元的龙头企业,茶产品远销全世界50余个国家和地区。

从“三无”厂家到年产值7亿元

湘丰茶业的前身为脱甲茶厂,创建于上个世纪50年代。1996年,由于经营不善,茶厂负债累累,濒临破产。后来通过企业改制,曾下海经过商的汤宇(现为湘丰茶业的董事长)接手经营。“当时是标准的‘三无’厂家,无资金、无技术、无人才,车间挂满了蜘蛛网,机器锈迹斑斑,茶园也是杂草丛生。”回忆当时情形,汤宇满是感慨。

说起湘丰的华丽转身,还有着一个传奇的故事。一个夏天的中午,汤宇正在茶园干活,一位戴着草帽的“农民”过来搭讪,他说自己是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的,他们承担了中科院的一个农业项目,需要寻找茶叶基地。当时汤宇心里觉得这人拿着中科院的牌子骗人。但通过深入交流,没想到,对方还真是中科院的,在这种机缘巧合下,缺乏科技优势的湘丰与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结盟,开展了长达20多年的战略合作,让传统产业插上了科技的翅膀,使得湘丰在茶园培管、生产加工、产品研发等方面得到了质的提升。

“一个企业要发展,除了机缘,还需自身的努力。”为了更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,2005年湘丰茶业决定对生产线实施自动化改造,但当时市面上没有这样的生产线,汤宇便下定决心自给自足。他带领科研团队,吃在车间,睡在车间,几个月的时间里,反复测试、改进,终于设计完成了国内首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生产线。

核心技术是第一生产力,起飞的湘丰茶业一路发展迅速。经过近30年发展,不仅拥有5.5万亩茶园基地,还建立了从茶园到茶杯(种植—加工—销售)的全程质量控制模式,通过生态化培管、清洁化生产、标准化操作、体系化创新等一系列举措,打响了长沙绿茶的名片。据介绍,目前,湘丰茶业已拥有核心技术发明专利18项、实用新型专利44项、省级科技成果2项。在2020年中国茶行业综合实力百强企业中,湘丰茶业排名第五位,年产值达7亿余元,对外贸易1000余万美元。

质量保证、茶旅融合,发展进入快车道

浙有龙井,湘有金井”。 “长沙绿茶”,已经申请为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,已经成为湖南茶产业的支柱力量。

“茶产业是湖南农业产业的一张靓丽名片。”湘丰茶业董事会战略委员会主任、执行总裁李中钦认为,要想将名片做响做大,做成全国知名品牌,质量是最重要的保障“屏风”。

湘丰茶业从建厂之初,便狠抓质量关,将质量责任细化到生产的各个环节。源头上,湘丰茶业实施生态种植,取得了IMO有机茶园认证、绿色食品认证等;生产中,加大工艺装备技术改造,与中国科学院等多家科研院所实行战略合作,率先全面实现了清洁化、自动化和规模化生产加工;管理中,狠抓质量关,建立了“互联网+”的茶叶全周期信息化平台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等。

茶产业作为传统农业产业,如若一味守旧,不改革创新,则无法适应时代发展,也无法扩大产能,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。顺应信息化发展势头,湘丰茶业在寻求内生发展上进行了一系列探索。2014年,湖南湘丰茶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正式成立,拉开了湘丰“茶旅融合”的序幕,“国家AAA级旅游景区-湘丰茶业庄园”应运而生。在5.5万亩绿色茶园中和采茶姑娘一起,戴上竹笠,挎上茶篓,捧着自己亲手采摘的鲜茶叶,制作属于自己的“私人定制茶”已经成为很多绿茶爱好者的时尚。

湘丰茶业将坚持做优特色产业,发展美学经济,不断擦亮长沙绿茶品牌,延伸农产品加工产业链,丰富茶叶业态;以茶业庄园为依托,实现以茶产业带动农业旅游的发展,让长沙绿茶香飘世界。

来源:

红网作者:陆继华           编辑:韩阳


2001- 2024 Hunan Xiangfeng Tea Group Co., Ltd. Copyright  湘丰茶业集团版权所有    湘ICP备18021371号-1